交换机后背带宽怎么计算(交换机背带带宽)

保哥 191 0
  1. 交换机的总线带宽怎么算
  2. 交换机的总带宽是怎么计算的
  3. 交换机带宽计算原则

交换机的总线带宽怎么算

交换机的总线带宽计算方法如下:


(1)线速的背板带宽

交换机后背带宽怎么计算(交换机背带带宽)-第1张图片-安保之家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 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

交换机后背带宽怎么计算(交换机背带带宽)-第2张图片-安保之家


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交换机的总带宽是怎么计算的

1.

计算公式说明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

2.

交换机后背带宽怎么计算(交换机背带带宽)-第3张图片-安保之家

端口速率计算 以太网传输最小包长就是64字节、 POS口是40字节。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

3.

端口总速率在以太网中,每个帧头都要加上了8个字节的前导符,前导符的作用在于告诉监听设备...

交换机的总带宽是根据其端口的速率和数量来计算的。
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带宽 = 端口速率 × 端口数量。
交换机是用来连接多个网络设备的网络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目标MAC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
交换机的端口具有特定的速率,例如千兆以太网端口的速率为1 Gbps。
交换机的总带宽是指它所有端口的速率的总和。
交换机的总带宽的计算对于网络规划和性能优化非常重要。
根据网络的需求和设备的连接情况,可以选择具有适当总带宽的交换机,以确保网络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此外,了解交换机的总带宽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网络中的瓶颈和优化网络传输速度。

交换机带宽计算原则

1 是根据网络中的设备数量和带宽需求来确定。
2 首先需要明确网络中连接的设备数量,包括计算机、服务器、打印机等。
然后根据这些设备的带宽需求来计算总带宽。
3 带宽需求可以根据设备的网络使用情况和传输数据的大小来估算。
比如,如果网络中有大量的视频传输和大文件传输,那么带宽需求就会比较高。
4 此外,还需要考虑网络中的并发连接数和数据传输速率,以确保交换机的带宽能够满足网络中设备的需求。
5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计算出交换机所需的带宽,并选择合适的交换机型号和配置来满足网络的需求。

交换机带宽计算涉及到以下几个原则:

1. 背板带宽: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标志着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计算公式为:背板带宽 = 端口数 × 相应端口速率 × 2(全双工模式)。背板带宽单位为 Gbps,也叫交换带宽。

2. 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线速是指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MAC 地址层)时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公式为: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 千兆端口数量 × 1.488Mpps + 百兆端口数量 × 0.1488Mpps + 其余类型端口数 × 相应计算方法。

3. 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线速是指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IP 地址层)时的数据处理能力。计算公式与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类似,只是涉及到的端口数量和速率不同。

4. 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交换机的内部结构对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有很大影响。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共享内存结构、交叉总线结构和混合交叉总线结构。不同的结构在数据处理能力和性能瓶颈方面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交换机带宽计算原则主要包括背板带宽、第二层和第三层包转发线速以及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这些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换机的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交换机背带带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

标签: 交换机后背带宽怎么计算

上一个怎么调打卡机(怎么调打卡机上下班时间)

下一个当前已是最新一个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